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清虚热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清虚热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中所说的清热解毒是指什么?解什么毒?
清热解毒是针对人体受风寒暑温:,l以及在飲食中吃进的各种辛辣食品,种因七情六欲而产生的火,热,用这类药品清解,如果严重就成了毒,需重剂使用,这些毒在外就是长胞,长疮,:。在内可引起肝脏,肺脏,等肿大严重者产生肿瘤。
毒是中医学的一个病理概念,它泛指一切外来因素,而导致人体所产生一切有害物质的一切临床表现。同时也包括人体生理活动所产生的致病物质。
所谓清热解毒,就是利用药性极为苦寒的药物,来清除一切致病物质,包括利尿,通便而达到驱逐排出体外,达到生理平衡,而恢愎正常生理机能。当然有时也用出汗,湧吐排毒法。
所为毒是与人体免疫下降外邪入侵,导致脏腑功能混乱。如金银花,板兰根,鱼腥草,大血滕,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只能去脏腑之毒。如果外邪进入血液产生血毒就应加凉血的药物,如生地小蓟紫草等。
1﹒板蓝根注射液
主要成分:板蓝根。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应证: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腮腺炎、肝炎等,亦可用于扁平疣的治疗。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
2﹒鱼腥草注射液*
主要成分:鱼腥草。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痛,利尿消肿,抗菌消炎。适应证: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附件炎、慢性宫颈炎等。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2~3次;静脉滴注:每次50 ml,每日2次,或遵医嘱。
3﹒清气解毒注射液
主要成分:虎杖、肿节风、败酱草、鱼腥草等。功效:退热,抗炎,降血清淀粉酶,调整Ig M 体液免疫。适应证: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所致的高热,亦可用于胰腺炎。用法用量:静脉点滴,成人每日400~800ml,儿童按每千克体重10ml 静脉滴注,7~14d 为一疗程。
4﹒穿琥宁注射液*
主要成分:脱水穿心莲内酯。功效:解热消炎。适应证:感冒及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40~80mg,每日3次;静脉滴注,每日400~600mg,分2次用,以相当于药液5倍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或遵医嘱。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忌与酸、碱性药物合用。
5﹒双黄连粉针剂*
主要成分:金银花、黄芩、连翘。功效:清热解毒。适应证: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病毒及细菌感染性疾病。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或5%、10%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适量溶解后,再加入5%或10%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500ml 中滴注,每次每千克体重60 mg,每日1次,或遵医嘱。
中医中讲燥热跟热怎么理解?
热、燥热、干热,只是热的程度即"温度、湿度之不同的感觉。
如:30度与35度,我们感觉是不一样的;
如果考虑湿度之不同,如北方、高原较干燥些;而南方湿度大、空气中水份重些,同样的30度,北方就比南方好过些。如果你在北方和南方都过过夏季和冬季,就一定能感受我到我说的。
古代医学家把它分那么细,我不说啥了,各位体会去!
"寒","大寒"、"寒湿"也同理。"风"其实也一样,北方空气干燥和南方湿润的空气,其"风"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湿润的空气在"风"的作用下,更易大面积传播致病细菌,故而古代"瘟疫"多发生在南方的黄河以南、长江中下游等地。医药无救导致大量人员感染死亡。这个历史上有记载,不是我乱说。
小说中也有反应,如《三国演义》、《水浒》,《大明劫》等,有兴趣的读者可自已找来再读读。
现代,却很少有"瘟疫"流行,即使流行也很快被控制,不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这得益于中国现代科学医疗体系的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了现代医疗体系,主要由:
一,以城市到乡村的多级医疗卫生系统(从城市大中型现代化医院到乡村的卫生院、站、所);
二,卫生"防役站(所)",由大中城市到县、镇,的防疫体系;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清虚热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清虚热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