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五味子归经功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五味子归经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五味子根与南五味子的区别有哪些?
【名称】南五味子
【别名】:风沙藤,五味子科藤本,属祛风散寒类药。
【生长环境】:本品为扳援状灌木,生于山谷密林下或灌木丛中。
【分布】:我国东南部;广州近郊亦有。
【入药部分】:根、茎。
【采集期】:全年。
【采购地点】:丛药材公司购进。
【性味】:性微温、味微甘、气香。
【功能】:祛风散寒、止痛。
①呕吐霍乱: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②风寒腹痛: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③跌打积瘀,配伍用。
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多年生落叶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叶互生,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齿;叶柄淡粉红色。花单性异株,生于叶腋,花梗细长柔软;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7-40、覆瓦状排列于花托上。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浆果球形,肉质,熟时深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于半阴湿的山沟、灌木丛中。主产辽宁、黑龙江、吉林。南五味子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
三七、人参、西洋参的功效分别是什么?谁才是保健中药之王?
问这个问题的人,如同问别人水,空气和食物哪个是人生存必须的?
三七小名“金不换”,明朝时云南文山银矿工人发现从矿洞出来以后吃了一种野生植物后会很容易恢复体力,后来因为野生的数量稀少,一斤这种植物可以换几百斤大米,所以有了这个小名。之后有很多南京人落户这里开始人工种植,因为三年开花,七年成熟后才能服用,因此叫“三七”。
李时珍研究发现,挨板子的犯人行刑前吃过三七以后,出血量会明显减少,同时伤口用三七可以迅速止血。于是就有三七“生能化瘀,熟能补血”和“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的说法。云南白药主要止血化瘀成分就是三七。
大家对人参都比较熟悉。人参不仅补气生津,还能对心梗和崩漏有奇效。心梗时候在没有西药情况下,可以含服人参切片,后期治疗和恢复,以及崩漏的紧急止血,都用到“独参汤”。如果你认为选人参就跟选萝卜一样,估计你买的就是萝卜。送大家一个口诀“星点芦细毛毛艼,人字菱形短鸡腿,深兜纹粗锦缎皮,龙缠须上缀珍珠,健壮小巧芦须长,轻如海绵纯山参。”人工种植的人参是身长须短,而野生的正好相反。
至于西洋参,也是补气的,但是性味与人参相反,属阴的。如果想补气又怕上火,可以用西洋参,譬如说话太多或者与人吵架底气不足的时候,都可以含几片。
至于选择什么,要根据自己体质选择保健品,每个人体质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导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保健养生意识的增强,三七、人参、西洋参在保健养生方面正被广泛的使用。
三七既有活血化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又有祛斑美容,补血益气,止血等作用;人参可大补元气,偏于补脾,外用美容,能让皮肤滋润;西洋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肺虚咳嗽,口咽干燥,潮热盗汗等。
三七,人参,西洋参是名气很大的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近亲。都称为“参”(三七也称参三七、昭参等),人参自古以来就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但它同三七,西洋参
都各有不同的适应症。它们在保健养生方面,用对了证,均可起到补益延缓衰老的作用,都是保健中药之王。用错了,很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就都不是王了。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人的体质不同,季节不同,正确选用。
人参与西洋参,都属补气中药,而三七是理血药。
人参补气之力胜过西洋参,人参性微温,多用于大病初愈,久病体虚而偏于虚寒者。而西洋参清热生津之力,又高于人参,如果身体出现神志疲乏,气短汗出,心烦口渴,应选择西洋参。另外人参偏于温热,适用于秋冬季节。西洋参药性偏凉,适用于春夏两季。
人参,西洋参均不宜与萝卜(莱菔子)同时食用,前二者是补气,而后者是泄气的。
人参与西洋参的食用方法有含化法,冲粉法,炖服法,蒸服法,煎汤法,泡酒法等。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宜的制备方法食用。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五味子归经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五味子归经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